为有效促进本科生早期接触科研领域,增强科技创新素养,将理论知识与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同时,也为了引导老师们更多更好接触了解同学们,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升本科生创新能力,近日,学院依托“学术文化月”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学术报告厅开展了为期两天的“科研双选会”,学院院长柳忠豪出席活动并讲话,副院长陈正岗主持本次活动,党委副书记林晓文、学院(医院)的20名导师、全体辅导员老师、在校生参加本次活动。
寄言,铺就科研锦程
柳忠豪作动员讲话,介绍了本次科研双选会的背景和意义。他强调,学院高度重视本科生科研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依托学院“学术文化月”,统筹谋划,多措并举,不断促进科研育人在本科教育阶段重要作用的发挥,为同学们在科创竞赛、科研创新、学术成果积累等方面提供平台和条件。他鼓励师生强化沟通合作,积极参与论坛开阔视野,整合资源创造高水平成果,尤其强调将科研融入教学的重要性。最后结合自身的科研成长之路,激励同学们在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青年学生时代,要牢固树立学术创新思想,尽早加入课题组进行规范的科研训练,为升学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创新创业的有生力量。
展采,尽呈科研韵华
12 月 16 日,十位专家依次登场,带来前沿科研成果。导师们依次结合各自科研背景、研究方向、专业领域、未来发展等进行了详尽而生动的介绍,在充分展示多样化研究特色和学术图景的同时,为与会同学描绘了一幅幅充满挑战与机遇的科研蓝图。
周文娟教授作为国际口腔种植学会专家组成员,深入讲解口腔种植学科研项目的临床研究课题,从种植学概况到种植修复体的长期功能与美学,让大家对口腔种植有了全新认识。王铁军教授聚焦数字化正畸治疗领域,介绍隐形矫治器下颌前导后上气道形态及通气功能研究等课题,并详细阐述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李宁教授基于颅颌面四维全息评价在青少年骨性Ⅱ类功能矫治中的应用研究,展现数字化口腔正畸的独特魅力;肖丽君教授探讨口腔扁平苔藓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征及T 淋巴细胞作用;胡京汇教授展示口腔材料及智能检测实验室相关项目;胡文超教授关注口腔微生态与全身性疾病;张杰教授剖析牙髓病;杨春燕教授研究牙周微生物感染与不良妊娠;蔡建娜教授分享菌类与口腔疾病关系;李丹教授探索唾液腺损伤后修复再生。
12 月 17 日,蒋相站、王霞等十位老师分享各自科研领域的精彩内容。蒋相站老师介绍无机光电功能晶体材料及新型口腔材料研究;王霞老师深入解析口腔癌的发生机制;周倜老师展示人工智能辅助的口腔数字化美学设计课题;孟磊老师探讨羧甲基壳聚糖纳米银缓释剂治疗难治性根尖周炎的实验研究;姚丽萍老师研究上颌窦气化程度与牙根弯曲度相关性;张华菁老师基于AI 图像识别的牙面软垢标记技术研究;仇雯颉老师分享 3D 打印生物成骨支架在糖尿病骨缺损中的应用;聂慧敏老师介绍牙体树脂充填导板改良项目;蔡安东老师阐述下颌运动轨迹在口腔诊疗中的应用;邵家文老师展示基于 AI 的口腔疾病智能诊断及护理研究。
师生互选环节中,同学们热情高涨,兴致勃勃。针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积极提问,项目指导老师都一一给予了耐心地讲解和细致的解答。教授们也对团队成员提出期望,包括熟悉文献检索、具备软件操作能力、良好沟通能力、充足的临床科研时间、钻研精神、计算机能力等,为同学们指明了努力方向。这种双向选择的方式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也有助于导师团队选拔到具有潜力的优秀学生,共同推动科研项目的深入发展。
展望,期待硕果累累
林晓文在会议尾声指出,通过两天的“科研双选”充分展现了同学们对科研的热情与期待。他高度赞扬了老师们无私分享科研经历的行为,并指出“科研双选会”的重要意义,林书记殷切希望同学们珍惜此次机会,在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下努力奋进,创造出更加优异的成绩,在口腔医学科研领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为学院争光,为口腔医学事业添砖加瓦。
据悉,“科研双选会”旨在从低年级的科研创新氛围营造、科研能力培育到中高年级的科研创新成果产出,最终形成“课程+技能+项目+竞赛”的本科生创新培养链条。这是口腔医学院首届科研双选会,以提升本科生科研思维为基础,根据“统筹规划、统一管理、团队负责、成果导向”的原则,为师生之间科研合作搭建坚实桥梁,下一步,学院将不断完善双选会机制,为师生搭建更加广阔、高效的交流平台,共同推动学院人才培养工作的蓬勃发展。